2014-08-04

水準書局老闆秀

「我在毛澤東身邊的日子」紅底黃字,約三公分厚。我只這麼一瞥,就被老闆的眼神揪住。

這本很好看,很好看,在大陸是禁書,是禁書。

我隨手翻一翻,字還滿小的,得花幾個月吧。

買了不會後悔,大家都說好看,很好看,很好看。

無法控制的手就將這本疊在櫃檯上,在剛結帳的兩本上。

老闆的眼眯了一下。他的手在前面書堆裡翻阿翻。

這本也很好看,大家都說好看。

我點點頭,看過了,真的好看。

這邊是續集,很好看。這邊是第三集,很好看。

他翻上癮了。

這本是有名的心理學的書,很好看,買回去送爸爸當禮物,便宜賣。

我看標題「家庭如何影響一個人」。不用了,不用了,下次吧,下次吧。

他眼神暗了下來,算你六百吧。

停了一下,手又翻了翻,這本五折,這本算兩百 ,這本 .....

2014-08-03

Brave New World

"O Brave New World, O Brave New World. "
這是 John the Savage 在進入文明前的憧憬。
在烏托邦社會裡,人們生活的目標只有一個,就是盡情的快樂,然而要維繫唯一的這種情感是很脆弱的。
Huxley 所創造出的社會就給人這種省思。
在這個世界裡,人是培養出來的,經過一連串的生產鍊,不斷的胚胎分裂,在根據每個胚胎所屬的社會階層給予不同的調配,最後 decant 出來的完成品就有不同的屬性,有些人被製造成為統治者,而有些人被製造成愚笨但是滿足於被給予的工作,這整個社會就在階級劃分下運轉起來。
會這麼做的原因就是為了 Stable。
然而,除了快樂的情感之外,其他情緒是不容出現。

百年孤寂讀後感想

一部以孤寂貫穿家族與城鎮歷史,縱使一時的繁榮也只是孤寂的前菜。麥魁迪與透娜拉如同天使與惡魔般,唯一的共同點就是洞悉邦迪亞家族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

這部小說讀來如在夢裡看著一群人在亂繞,每個人身上都綁著一條線,線的另一頭都綁在同一個柱子上。

「你懂什麼,小子」

我轉頭看了一下聲音的來源,一個老人坐在旁邊看著我,他的頭髮如細鋼絲般糾結,一抹鬍鬚橫在薄唇上,枯老的臉皮掛著兩顆鼓溜的雙眼,從他半透明的身體,我認出是馬奎斯的幽靈。

「你懂什麼,小子」他彷彿如留聲機般重複這一句話,直到我了解他所說的話時,羞愧的臉直發燙,熱到一縷縷的煙就這麼地從毛細孔發散出去,聚集在天花板,形成一滴滴的水滴,水滴彼此聚集,形成流水,潺潺的從排水管流出,經過人來人往的馬路下,經過紅樹林的盤根錯節,經過鳴笛的渡輪旁,經過浮標與魚鉤,融在海裡。

「你懂什麼,小子」馬奎斯的幽靈在海水裡一直重複的這句話。

2012-12-25

商標

雖然題目是講商標,但其實是想談談個人的問題。

昨天晚上把最近跑步的心得登在臉書上,想藉由類似 open source 的概念獲得一些 feedback,不過看起來似乎在還未被人採用前先被打槍 (除了同事之外)。

這裡頭似乎有個現象。

首先,在前些日子每每破紀錄時,就會貼上使用 miCoach 紀錄的畫面,本以為這樣可增加後來這篇心得文的可信度,不過看來不是這麼一回事。

那原因又是如何呢?

1. 可能先前貼的那些太過於樹大招風,所以容易引起挑戰。

2. 正所謂百聞不如一見,如果他們沒親眼看到跑步的進行,無法取得他們的信任,這也許可解釋同事比較願意接受這篇心得文。

那如果你的實力獲得大家認可的情況下,就算是貼一些破紀錄的數據也不會引起對立,就像是林義傑把他的成績公佈,就算是嚇死人的數據,大家也視為理所當然。

結論就是我先前所營造的"品牌形象"的圈子太小,缺乏第三方公證,以致可信度不高。

2012-09-16

胡亂理解馬克思

這本綠色封皮,封面印著斗大三個字【馬克思】。我拍掉沉積在上面的灰塵,想想這本是先前在誠品書店買的,當時手上握著折價券,一心只想隨便挑本書買掉,看著看著,這本綠色顯目的書就吸引我的目光,而上面的書名更是讓我下了決心買它。

直到最近一些社會議題的發酵,像是華隆工會罷工事件,突然讓我覺得資本主義的擴張下,人性以嚴然成為金錢權力的犧牲品,也在這一刻讓我想起了這本書。

這是我第一次看哲學相關的書籍。

老實說,看這類型的書還真的挺不是好消化的,畢竟因為學理工的關係,總是希望所讀的東西能在腦袋中具現化出來,而哲學書籍卻是背其道而行,不過我還是把我胡亂看的結果先胡亂的整理下來,也許接觸久了,就可以慢慢修正。


研究馬克思要從他兩個不同時期看起,年輕時的馬克思與成年時的馬克思,這兩者的思想是有差距的。最大的差別應該是成年時的馬克思對政治與經濟方面比較成熟,所以比年輕時的馬克思於理論方面也比較完整。

不過在談馬克思的理論前,我們先來看看當時資本主義下的社會是如何。在文中有談到,所謂的資本主義就是階級制度,因為在利益的驅動下,每個人各司其職,而這種個人的異化造成的結果就是每個人並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而是屈於生存而謀取某一層級的工作,因此這群同文化、同工作內容、同思想的一群人就被歸類為一個階層。而馬克思認為真正的階層在此限制下還未生成,直到階層間彼此有衝突與碰撞,這時才稱為階層。

也因為有階層,有鬥爭,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毀滅。

綜觀資本主義的發展自古至今,永遠都是最上一層的色彩越顯鮮明,而這層的人通常也跟政治關係良好,所謂的官商勾結正是如此,然後最底層的階層,也就是所謂的無產階級、普勞階級,總是成為被犧牲的一群人。

這聽起來就像是資本主義是一個肉弱強食的世界,最強最猛的野獸人數不多,但是勢力龐大,而最底層的生產者,瘦弱的小動物,就成為猛獸的每日羔餚。

先胡亂寫到這邊,其實看到目前為止對他的學說還沒有很到位,腦袋就像是有一整片的拼圖,但是東缺西缺的,還看不出自己在拼什麼。其他還有馬克思對個人、自然、社會、歷史等的界定,以及個人對上述每一項之間的關係描述,這些都是他學說的核心,而這邊是寫得最抽象的部分。

2012-08-05

What's the best shot

I always wondered why people like to take my photos. It was quite annoying being flashed by the strong light. After that I always felt dizzy, a short period of time seeing nothing but a blank white. Well, I decided to invent a device which could reflect everything applying to me, let the people knew how I felt at that mo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