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綠色封皮,封面印著斗大三個字【馬克思】。我拍掉沉積在上面的灰塵,想想這本是先前在誠品書店買的,當時手上握著折價券,一心只想隨便挑本書買掉,看著看著,這本綠色顯目的書就吸引我的目光,而上面的書名更是讓我下了決心買它。
直到最近一些社會議題的發酵,像是華隆工會罷工事件,突然讓我覺得資本主義的擴張下,人性以嚴然成為金錢權力的犧牲品,也在這一刻讓我想起了這本書。
這是我第一次看哲學相關的書籍。
老實說,看這類型的書還真的挺不是好消化的,畢竟因為學理工的關係,總是希望所讀的東西能在腦袋中具現化出來,而哲學書籍卻是背其道而行,不過我還是把我胡亂看的結果先胡亂的整理下來,也許接觸久了,就可以慢慢修正。
研究馬克思要從他兩個不同時期看起,年輕時的馬克思與成年時的馬克思,這兩者的思想是有差距的。最大的差別應該是成年時的馬克思對政治與經濟方面比較成熟,所以比年輕時的馬克思於理論方面也比較完整。
不過在談馬克思的理論前,我們先來看看當時資本主義下的社會是如何。在文中有談到,所謂的資本主義就是階級制度,因為在利益的驅動下,每個人各司其職,而這種個人的異化造成的結果就是每個人並不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而是屈於生存而謀取某一層級的工作,因此這群同文化、同工作內容、同思想的一群人就被歸類為一個階層。而馬克思認為真正的階層在此限制下還未生成,直到階層間彼此有衝突與碰撞,這時才稱為階層。
也因為有階層,有鬥爭,資本主義的本質就是毀滅。
綜觀資本主義的發展自古至今,永遠都是最上一層的色彩越顯鮮明,而這層的人通常也跟政治關係良好,所謂的官商勾結正是如此,然後最底層的階層,也就是所謂的無產階級、普勞階級,總是成為被犧牲的一群人。
這聽起來就像是資本主義是一個肉弱強食的世界,最強最猛的野獸人數不多,但是勢力龐大,而最底層的生產者,瘦弱的小動物,就成為猛獸的每日羔餚。
先胡亂寫到這邊,其實看到目前為止對他的學說還沒有很到位,腦袋就像是有一整片的拼圖,但是東缺西缺的,還看不出自己在拼什麼。其他還有馬克思對個人、自然、社會、歷史等的界定,以及個人對上述每一項之間的關係描述,這些都是他學說的核心,而這邊是寫得最抽象的部分。